人们为何喜欢折柳相送
◎姚秦川
“折柳相送”是人们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送别习俗。常见的为何画面中,这边厢,喜欢相送折一根柳条交对方手中,折柳道不尽千言万语;那边厢,人们拿了柳条后,为何一步三回头,喜欢相送不忍离去。折柳见此情景,人们后人不禁要问:为什么送别时偏偏选择了“柳”,为何而不是喜欢相送其他植物?
柳,是折柳我国分布最广的植物,遍布大江南北。人们柳,为何随栽随活,喜欢相送高温不怕,盐碱不怕,旱地也不怕。正是因为柳这种不拘环境、随处生长的特性,作为古人赠别好友的信物,便再合适不过。人们希望亲朋好友离开家乡后,也能像柳那样,适应环境,落地生根。
明末清初小说家褚人获曾在《坚瓠集》中谈到这一问题:“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?非谓津亭所便,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,望其随处皆安,一如柳之随地可活,为之祝愿耳。”可见,折柳送行,包含着为离别者祈福康泰的美好祝愿。
中国古人善治木,家门口最常见的木材之一,就是柳树。很多人认为柳木疏松,不宜做家具。其实,柳树种类繁多,有一些柳木结实、耐用、不易变形且纹路清晰,制作家具既实用又美观。
砍伐柳树时,一般不会连根拔起,而采用“头木作业”——就是当柳树长到一定高度时,把它的上半部分截掉,用来做家具材料。截掉以后,新枝从旁边开始抽芽,形态更加美丽,柳枝也越来越茂盛。而“留”与“柳”谐音,这个“留”,就是留住下面的树干,把根留住。这或许是“柳”与“留”相关联的真正原因吧。
相传为李白所写的《忆秦娥·箫声咽》这样写道:“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。秦楼月,年年柳色,灞陵伤别。乐游原上清秋节,咸阳古道音尘绝。音尘绝,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。”王国维评李白这首诗时说:“‘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’,寥寥八字,遂关千古登临之口。”
“千古登临之口”,就是“灞陵”,位于西安城外,是汉孝文帝的墓,边上就是千古离别之地灞桥。西安作为唐以前十三朝古都,送别大事就都在这座城外的灞桥上。王国维认为《忆秦娥·箫声咽》气象格局很大,是借用折柳,将人与人之间的送别,扩大到更宏大的时空。
在历史变更的长河中,“灞桥柳”把“秦、汉、唐”三个强盛王朝连结在了一起。因此,在历代诗文,提到“灞桥折柳”的典故最多。
其中有这样一首:“杨柳含烟灞岸春,年年攀折为行人。好风若借低枝便,莫遣青丝扫路尘。”这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李益所作的《途中寄李二》。李益家在陇西,位于河西走廊的要地,中原和西域的交界地,因此,对阳关送别应该感同身受。陇西出了个著名的李氏家族,李渊认定陇西是自家郡望所在,连李白也认为“家本陇西人”。
自《诗经》始的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”,经历代的吟诵,从“柳条折尽花飞尽,借问行人归不归”,到“伤见路边杨柳春,一重折尽一重新”,再到“西域杨柳弄春柔,动离忧,泪难收”,等等等等。这一折,一直折到了近代李叔同家喻户晓的《送别》:“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”。
这还没完,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离开康桥时,仍念念不忘“那河畔的金柳”“离别的笙箫”。一根柳条,映射着千百年来文人默契推动形成的折柳寄别这一浩荡风景,真切体现了中国文化独有的意蕴和魅力。
- [2025-05-09 03:12] 金店售假“香奈儿”首饰被罚一万元
- [2025-05-09 03:07] 吉林:北国研学赏非遗
- [2025-05-09 03:00] 吴霜绘画作品展亮相关山月美术馆
- [2025-05-09 02:56] 有得花、有得耍、有得吃,“三月三”展新颜!多彩民俗焕发澎湃活力
- [2025-05-09 02:53] 安徽早稻总产达101.1万吨 面积总产均同比增加
- [2025-05-09 02:48]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 《“十四五”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》
- [2025-05-09 02:47]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安徽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
- [2025-05-09 02:21] 极光之夜·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将在合肥举办
- [2025-05-09 02:14] 新华全媒+丨保障就位干劲足——多地春耕一线扫描
- [2025-05-09 01:51] 吉林:北国研学赏非遗
- [2025-05-09 01:31]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安徽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
- [2025-05-09 01:22] 号称“预防近视” 酸奶广告如此宣传涉嫌违法
- [2025-05-09 01:21] 浙江开展专项行动 整治直播间虚假宣传、大数据杀熟等行为
- [2025-05-09 01:19] “精彩冬奥”中国结亮相天安门广场
- [2025-05-09 01:16] 号称“预防近视” 酸奶广告如此宣传涉嫌违法
- [2025-05-09 01:09] 新春走基层|标准让果农生活更甜蜜
- [2025-05-09 01:00] 涉嫌发布虚假广告 广州长安医院、玛莱妇产医院被立案调查
- [2025-05-09 00:57] 非法客运被罚款20万元 上海交通、公安两部门约谈“货拉拉”
- [2025-05-09 00:43] 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8月29日启动
- [2025-05-09 00:36] 圩美·磨滩:小村庄里的大变化